2023年11月,生命科学学院武正军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in Microbiology》(JCRQ1区)发表题为“Responsesof Gut Microbiota in Crocodile Lizards (Shinisauruscrocodilurus)to Changes inTemperature”的最新研究成果。我院2021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林正忠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何明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正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生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在宿主的免疫代谢、营养吸收、行为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高温会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对宿主产生潜在的有害影响。鳄蜥为鳄蜥科鳄蜥属的濒危爬行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因此,研究温度变化对鳄蜥肠道菌群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保护区的鳄蜥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温室(22℃、24℃、26℃、28℃、30℃)进行升温驯化实验,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鳄蜥肠道菌群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鳄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温度升高改变了鳄蜥肠道菌群的结构,并增加了群落丰富度。此外,气温升高导致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潜在益生菌放线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因此,温度升高可能会对鳄蜥的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该研究初步探索了温度变化对鳄蜥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鳄蜥应对气候变暖的生态适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60131)的资助。
论文及补充数据可以在以下网站找到: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3.1263917
图1不同温度组鳄蜥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分析
图2不同温度组鳄蜥肠道菌群的PLS-D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