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普遍存在,并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的需求,许多濒危动物被安置在靠近人类活动的动物园和繁育中心,可能使它们暴露于由环境污染(如汞(Hg))引起的健康威胁之下。通过分析来自13个中国动物园的粪便样本,我们评估了两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物种-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猕猴(Macaca mulatta)暴露于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情况。研究发现,川金丝猴的总汞浓度(均值±标准偏差:76.7 ± 35.6 ng/g;中位数:71.8 ng/g;范围:11.2–200.0 ng/g,n = 71)明显高于猕猴的总汞浓度(均值±标准偏差:32.3 ± 54.7 ng/g;中位数:17.5 ng/g;范围:7.4–409.0 ng/g,n = 98)。这两种物种的甲基汞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年龄和性别不影响两种灵长类粪便中的汞含量。在成年个体中,约有85%的样本个体显示出危害商(HQ)值超过1,表明汞对圈养灵长类动物群体构成健康风险。川金丝猴的平均危害商为2.98 ± 1.68(范围:0.46–8.21,n = 43),而猕猴的平均危害商为1.84 ± 1.64(范围:0.61–12.49,n = 71)。本研究表明,受汞污染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圈养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川金丝猴。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持续的生物监测对确保圈养灵长类动物群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成果以题为“Characteristics of fecal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and risks to captiv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nd rhesus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in China”发表在国际保护生物学知名期刊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中科院大2区, IF = 4) 上,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我室马艳菊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范鹏来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动物园、郑州动物园、南宁动物园、成都动物园、杭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长沙生态动物园、南京红山动物园、昆明动物园、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相关人员参与了该研究工作。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NSFC32301458)和广西科技基地和青年人才研究项目(AD23026102)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4.e02890
图1. 论文首页
图2. 圈养川金丝猴和猕猴的危害商值,虚线代表危害商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