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交流是动物之间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对声音信号的定量分析在理解社会生态场景及其对声音通讯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我们通过收集30只圈养在9个圈舍中的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声音信号及其相关的社会生态场景,并记录每个圈养群体的社会组成和个体数量。基于人耳听觉、声谱图视觉检查和对37个声学参数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圈养黑叶猴的23种呼叫类型。结果表明,圈养黑叶猴的声音信号具有年龄性别特异性。此外,在社会组成更复杂或规模更大的群体中,黑叶猴的呼叫类型更多样化,发声频率增加。这表明丰富的社会环境增加了社会互动,促进自然行为的发生,但也可能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增加。研究结果为加强圈养动物福利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建议对黑叶猴采用一雄多雌的圈养模式,并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加强声音交流,提高动物福利。
研究成果以题为“Enriched social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utterance of acoustic signals of captive François' langurs”发表在国际动物行为学知名期刊《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中科院大2区,JCR1区)上,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2022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谢映虹为论文第一作者,范鹏来副教授和刘若爽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银树、梧州黑叶猴繁殖中心钟艳红、李毅峰参与了该研究工作。研究得到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2GXNSFDA080004)和广西科技项目(Guike23026190)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planim.2024.106351
图1. 论文首页
图2. 圈养黑叶猴的23种呼叫类型声谱图
图3. 圈养黑叶猴声音使用与社会负责性、群大小之间的关系